【小學STEM教育】黃藻森學校引入AI電腦課程 徐劍校長:鼓勵學生從動手中學習
發布時間: 2020/09/02 16:36
最後更新: 2020/09/03 10:14
為引發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,每間小學都會自訂校本課程,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連續兩年在於FIRST LEGO League Jr.香港區比賽勇奪冠軍,兩度代表香港出席於美國舉行的世界級STEM比賽,該校在STEM教育上,早在2017年實踐跨學科LEGO STEM課程,去年更在電腦科引入AI元素,啟發創意思維。
以電子積木設計STEM課程
黃藻森學校在科普教育、資訊科技學習範疇上,一直走得較前,學校共有兩間STEM教室,當中樂高室共花60萬興建,專供小一至小六學生利用樂高積木探究學習,提升學習STEM的動機。
徐劍校長謂,學校科普活動除了貫穿電腦、常識、數學及STEM各科外,近年更融合在中英等語文學科中,學校以電子積木設計的STEM課程,對象是小二至小六,課程佔每學年六至八堂,按每個年級的能力設立不同單元,讓同學把所學的技能,靈活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,而有關課程更取得LEGO Education 之專業認證。
校長指出:
課程著重概念統整,以主題為核心,探索與主題有關的概念,讓學生於主題學習中,建立綜合學習的概念、技能和態度,裝備學生面對日後社會的發展,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大大提升。
小四製作製作防震的房屋
常識科庾詠軒老師以4年級製作防震的房屋為例,同學們首先需要在常識科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影響,並化身為防震建築工程師,透過利用電子積木,配合科技與工程原理,製作一個編程模擬地震器,用來測試建築物的防震程度。並利用數學原理計算建築物的底面積與高度,對建築物的防震程度影響。從而把學生在各科所學的知識靈活結合,發揮跨學科學習的最大優勢。
校長補充,同學到小六,會研究更深入的主題。
小六製作過高階的工廠機械臂,各科會在課程上加以配合,例如數學科授學生馬達轉速的原理和角度,以助製作機械臂;電腦科則會教學生程式編寫、感應器的基本原理;常識科則教授能量和轉換、力與運動及簡單機械知識。
引入人工智能電腦課程
另外,學校去年透過與「百仁基金」合作,推展Micro:bit童擁AI普及課程。讓學生利用Scratch 3.0連接Micro:Bit微電子板及傳感器,實現了編程(Coding)語言控制實物運作,將抽象編程與現實世界聯繫,同時獲得創造性的思考,邏輯編程和協同工作的多元學習體驗。
現學校語文科也會把科普的文章製作成閲讀理解,鞏固同學的基礎。梁麗娜主任解釋,每年英文科其中一個單元都會以科普為主題,各級設定不同的題目,如製作家務機器人、環保動力車等,由網上搜集資料、製作簡報及滙報皆以英文進行,製成品完成後,更要在課堂上進行測試,將科普的元素完美地滲入英語課堂中。
學校同時藉境外交流拓展學生視野,交流活動包括短期的境內及長綫的境外遊,皆會滲入STEM學習,讓學生跟校內學習接軌。交流團全部由學校策劃,不假手旅行社,並會物色各地的STEM活動,力求可以跟課程接軌,例如2019年學生在沖繩交流時特別參加了製鹽、造紙工作坊及GODAC國際海洋環境情報中心的深海水壓測試,在新加坡參加科學館的DNA實驗、新生水中心及F1 in Schools Program,一手包辦模型車設計及製作。
讓學生拍片分享
策劃交流團的梁麗娜主任指出,為了讓交流達到深度遊的效果,之前他們更設計一本學習手冊,讓同學出發前掌握每個遊覽點的概況,並在每一天完結行程時填寫感受及得着;再者,因高小同學已具備一定多媒體製作能力,故會讓他們擔當旅遊KOL,在沿途拍下行程花絮,回來製作宣傳片,也是可以增加他們成功感。往往發現學生完成行程後,自信一年年在增加,也發現同學換了環境學習,因心情不同,自然跨越語言障礙,吸收更快。
記者:胡麗珊